• 考潭天后宮

考潭天后宮

  • 主任委員:吳政服
  • 電 話:07-3724991
  • 地 址:814高雄市仁武區考潭里成功路40號
  • 官方社團:請按此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 宮廟介紹

考潭天后宮沿革

◎ 明末鄭成功率兵遷台後,行屯田政策,組織各鎮兵將。仁武鄉原是荒無蠻區,聞為每日演兵之用,故名「練武」;又稱「仁武」。
◎ 清制劃規「觀音裡」,日劇時期改「台南縣鳳山支廳」。
◎ 民國前十一年改稱「考潭區」,屬於「鳳山楠梓支廳」。
◎ 民國九年改制為「仁武庒」,光復後改稱「仁武鄉」。
◎ 「天后宮」座落於本考潭村內北側,村民淳厚,勤奮相傳。祖先是大陸漳、泉兩州遷移;前先民「吳姓三兄弟」遷居來台時,曾迎媽祖金身來定居,初奉祀於家宅中。經查明,此媽祖是自大陸遷移來台,至今已有三百五十三年。
◎ 日劇時期因受異族統治,無教信仰,多受壓制。日本人毀壞查禁森嚴,乃於廟址附近東南方山麓建公館;村內村民奉祀之「天上聖母」、「觀音菩薩」、「神農大帝」、「福德爺」等金尊藏於公館之中。 而後地方士紳見地方有靈無祠,終非大計,乃起興廟謅議。
◎ 民國十二年,考潭村內「先民吳坤」發起建廟,帶動十幾名善信,首先發起建福德祠(主神奉祀村內福德爺)。經四方善信贊助,數月祠廟落成,境內人民歡愉,感慶精神得所寄託。
◎ 臺灣光復後,信仰恢復自由。鑒於聖母恩德,境內沐浴,受益匪淺,遂倡興「天后宮」,以為聖母庇所。
◎ 民國十七年間,村長曾再傳策劃,眾議擇福德祠址建宮,經信民審 密酌商議定,即著手拆祠改築「天后宮」廟構(本殿)。未幾宮成,迎 「天上聖母」等金尊入宮安奉。案上龕座「天上聖母」、「觀音菩薩 」、「神農大帝」三神尊並立;容顏或墨、或赤或祥穆、或慈和,左右龕同祀「注生娘娘」、「福德正神」(福德爺)。此後,聖母眾神益 逞威靈,護民佑安。信眾景慕,虔拜者日增。越十五年,即民國五十三年宮宇因遭風吹雨蝕,柱梁班駁,顏彩淡褪。即成立整建委員會,公推林金先為主任委員,著手整建。又增建前落,宮貌煥然一新。
◎ 民國七十一年冬,董事長曾慶芳發起增建,終抵七十三年春,先後築成拜亭與鐘鼓樓;並全面翻修似壯觀。宮構至此,規模巨集舉,雕節華麗。善信敬拜虔從,絡繹於途。考潭村民賦性質樸,聞悉翠屏岩「觀音菩薩」威靈昭著,乃不畏跋涉,恭迎奉祀。
◎ 民國七十年前,赴大社「青雲宮」迎奉「神農大帝」。今適政府開于大陸探親,于本年仲秋,為尋根謁祖,由本宮委員吳進村專呈大陸湄洲,恭迎「聖母」乙尊歸祀,俗稱「心誠則靈」諸神感民誠摯,靈跡益顯。
◎ 民國九十五年改「主任委員制」,由吳政服擔任第二屆主任委員之職。當時吳主任委員積極辦理天后宮漁池地二筆以及購買廟前所有土地。總共面積有二甲外土地。
◎ 民國九十八年間,天后宮榮獲「高雄縣宗教績優獎牌」(附受獎獎牌一面)。
◎ 民國一○三年歲次甲午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考潭天后宮舉辦「天上聖母平安遶境暨安五方科儀大典」。
◎ 民國一○六年「大陸湄洲媽祖廟」委員幹部來天后宮參拜,並贈送「湄洲媽祖廟媽祖金身木匾」(附木匾樣品)。
◎ 民國一○九年「天后宮福德祠」重修,當年十月歲次庚子年十一月吉日落成。
◎ 民國一一二年歲次癸卯年,考潭天后宮「天上聖母」平安遶境暨安五方科儀大典」。
◎ 民國一一四年歲次乙巳年,「天后宮大整修」;「考潭天后宮」是地方信仰中心,村民淳厚、勤奮相傳、地靈人傑、神威顯赫、信眾滿天下。歡迎十方善信大德蒞臨參香、指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