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重建前
二百多年前吳沙公,從烏石港登陸,從大陸(唐山)奉請五尊神明奉祀,即「大媽 二媽 三媽 大成魁星爺 福德正神」,此五尊神明係吳沙先祖於公元1720年假湄洲 天上聖母祖廟開光。(乾隆1773年)吳沙公自大陸渡海來台,奉祀之守護神。迨至嘉慶元年(公元1796年)9月16日吳沙公率領漳、泉、粵三籍入蘭,登陸於頭城烏石港,奉祀「天上聖母」為眾懇民之守護神,則今本宮所奉祀之「天上聖母」又稱「開蘭媽」。
嘉慶六年公元1802年,各旗首墾民為感念「天上聖母」聖像祀於工寮內,甚不適宜,因此徵求三籍代表認同出資後,遴選在四圍堡「今吳沙村」吳沙公故居,擇吉開工,建土角草茅廟宇一幢,其構造雖不盡美,但香火鼎盛,神蹟顯赫。日據初期(日據台灣1895至1945年),香客出入者眾,日人誤廟宇是圖謀抗日之集會所,乃縱火焚毀之,幸當時吳家人丁,冒險搶出神像倖免於難,在眾議之下暫奉於吳姓大公廳,是處雖非廟宇,惟朝拜者絡繹不絕,可見媽祖威靈更顯赫於昔日。
逐以當時對 媽祖之崇敬,於光緒25年公元1900年四圍堡(吳沙村)、武暖庄(光武村)、瑪僯社(玉光村)三堡保正組成 媽祖會裝媽祖金身至北港朝天宮開光刈香每年舉辦慶典,初期在武暖石橋頭福德廟舉辦慶典,當時即有西皮鬥福祿之盛會。後期改在四城派出所後舉行慶典。則今本宮所奉祀之「天上聖母」又稱「三堡媽」。
貳、重建
民國七十八年本地旅基隆商人林榮吉先生,其父林 江老先生原屬媽祖會會員,曾訴如蓋廟願出廟牆乙面。由此善願繼父志誠向媽祖許願若出外經商有成,即返鄉捐地建媽祖廟,終於實現諾言宣稱願捐地建廟,全村父老及各界人士立即響應,莫不踴躍捐助,並推當時議員吳坤鐘等為籌建委員,並推吳議員為召集人吳火獅(本鄉第六屆代表會主席)為總幹事,積極展開重建工作。 民國七十九年五月興工動土開始建廟,於同年農曆十二月十一日登殿晉座,因籌建委員及地方信眾戮力合作,自開工建廟至入廟僅半年時間,尤其建廟硬軟體費用雖花費三千餘萬元,此龐大費用從無刻意向外樂捐,皆由信眾自動到廟捐獻。
參、未來展望
今後擬購買毗鄰本宮後面土地,籌建吳沙文物館,地面層大型會議廳兼做遊覽車旅客餐廳,第二層吳沙公文物館,第三層陳列古物(明清前之古物)展覽及圖書館,豎立一尊適當高度 媽祖神像,將來吸引大批遊客湧入,吳沙地區將可發展相關觀光事業,不但帶來人潮及商機,更可帶來本宮香火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