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鹿耳門 天后宮
  • 最新消息
  • 宮廟介紹

 

若沒有媽祖的庇祐,台灣的歷史可能會完全不同。在西元一六六一年時,當時台灣尚被荷蘭人佔領,明朝的國姓爺鄭成功率兵欲收復台灣,當時因港外水淺,四百餘艘船艦受困於鹿耳門的一帶無法前進,鄭成功因此向隨鑑媽祖焚香祝禱盼能漲潮以利行船,果然應驗,順利登陸於北汕尾嶼,終於順利收復台灣。鄭成功有感於媽祖庇蔭,於是遵造福建人崇信媽祖的習俗,在最初登岸的北汕尾嶼興建媽祖廟供軍民膜拜,並恭請隨艦奉祀之媽祖金尊進宮,供軍民膜拜,以鼓舞士氣。此即「鹿耳門天后宮」的前身,此地因有「媽祖宮」廟,所以聚落稱「媽祖宮」庄。後來鹿耳門取代因泥沙淤積的安平大港,一舉躍升為軍事重地,也成了往返台海間大型商港。當時來往鹿耳門的船隻絡繹不絕,商賈和百姓們為了祈求平安,自然會前往坐落於北汕尾嶼的天后宮,由於媽祖威靈顯赫,慈悲施化,德澤廣披四方,信眾蒙恩頌傳,常年有大批男女信徒從全國各地前來進香膜拜,聖名傳遍全台。 清康熙五十八年由百官捐俸擴建為"天后宮",咸豐五年,台灣總鎮府邵連科與曾元福各官及三郊公局等商賈捐資重建。同治十年,曾文溪改道,天后宮遭沖毀,鄭成功隨艦媽祖(鹿耳門媽)神像暫安置在媽祖宮庄爐主家中,民國三十六年復重建,民國六十六年再度重建,耗資兩億元方成為今日所見宏偉廟貌。 鹿耳門天后宮所供奉的媽祖有兩座,一座係延平郡王鄭成功之隨艦媽祖,一般信徒均稱媽祖為「鹿耳門媽」。根據廟史紀錄,鹿耳門媽係大陸稀產「萱芝」(紫檀)所雕塑,材質堅韌,色澤明亮,隱含清香,永不腐蝕。法相莊嚴,樸素嫻靜,慈顏和藹,望而生敬,且鹿耳門媽祖雕刻形制,可由明代后妃「等肩冠」、貌翅(鏤雕,可移動、拆裝)、「雲肩」、「刻金線龍袍」、「右衽」、明式龍頭寶座、朱砂入漆、持如意坐姿、菩薩法相、天妃法髻....等證實鹿耳門媽祖為明式官方型制,材質為黑檀木,龍袍上龍目以綠寶石鑲箝嵌乃國之瑰寶;舊時有專屬之寶龕,印證於鄭王座駕拜棚,以供奉座艦媽祖。「鹿耳門媽」金尊材質千年以上,雕刻手法已有八百餘年歷史,堪稱稀世奇珍,亦是台灣此種千年材質獨一無二的媽祖神像。 另外一尊則是鎮殿媽,是在民國六十六年重新建造天后宮時安座的,因香火鼎盛,故神像面容每日都被香煙薰染臉龐,由粉紅轉為墨金,但神奇的是神像的唇色卻始終紅艷,同時期雕塑的兩旁婢女卻已變色。 鹿耳門天后宮,屬於閩南式的廟宇建築,採「殿堂式」回字型格局配置,由三川殿、後殿及左右廂房將正殿圍繞於中央,再以兩條廊道由三川殿連接至正殿,正殿立於抬高九階的台基之上,被拱於眾建築群的中心,顯示出宏偉的氣勢,後殿也採抬高處理以凸顯鹿耳門天后宮整體建築的莊嚴性;鹿耳門天后宮三川殿兩旁有左右側間旁殿,兩側間之後即為兩層樓的左右廂房,廂房為長條形二層樓的現代仿古蕪房。 鹿耳門天后宮廟埕正面之牌坊作三間處理,廟左前方置接官亭、右前方九龍壇,建物屋脊沿襲閩南屋頂形式,各殿均為歇山重簷西施脊飾燕尾繁複精巧裝飾,黃色琉璃筒板瓦為主要色彩及材料;鹿耳門天后宮廟埕式開放空間或日常活動場地,廟埕曲牆左右側均開有八卦門洞與聯外道路相通。正門俯視鹿耳門港口,南對安平古堡與四草砲台,東望萬頃台灣最大鹽場 (台南科技工業區建地) 西臨台灣海峽,沿海有青翠茂密的防風林,迤前為聞名的鹿耳門古港道。自鄭成功起至今歷經多次重建,廟史逾三百多年。廟裡珍藏了大量珍貴的文物,如在古廟址出土的西元一七七七年「重建鹿耳門公館碑記」及西元一八五零年的「重新天后宮碑記」等等。 向來以文化傳承為己任的鹿耳門天后宮,透過鹿耳門公館的建立與使用而得以完成任務。鹿耳門公館位在天后宮的左側, 為一多元性的歷史性建築物,具有展示、表演、教學、會議、住宿等綜合性功能。其建築由閩南特色與台灣本土風格的空間所組成,公館正面形塑三郊意象,側面營造成港邊商店街意涵,所有木質門窗,全部取自古建築遺物。多年來,每年固定舉辦文化季活動來推廣各項民俗文化,近年來更極力推展台灣之「新廟會文化」活動,讓全省廟宇群起仿效,吸引更多年輕人認識並參與,對台灣的廟會文化傳承貢獻甚大。 林仙養主委從初任鹿耳門天后宮的文宣組長到到接掌天后宮經營,始終的重視文化的傳承與發揚、教育的扎根宣導、社區的規劃與營造,故自擔任主委起,領導年輕一輩的委員及幹部,傾全力往傳統儀典、年節民俗、藝文活動、生態保育與鄉村綠美化等方面去努力。西元一九九二年,天后宮全體幹部及社區知青攜手,廣邀產官學界、禮聘民俗、藝術、音樂、舞蹈、建築等各方學者專家共六十餘位,歷經一年的會議討論,共同規劃設計堪稱台灣民間廟宇最大型的文化季,之後並連續舉辦六年。西元一九九三年,林主委對企業界募款成立了鹿耳門天后宮文教公益基金會,推選台南市工業理事公會莊璧壎為董事長,全力推展社會文教公益活動,幫忙其它廟宇策畫辦理鄉土文化藝術活動,並協助顯宮國小成立「國樂團」、「醒獅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於當年年底協力文建會策辦台南市全國文藝季《發現鹿耳門》,模擬三百二十三年前的鄭成功率領大軍進入鹿耳門登陸北汕尾島的實況;當日參觀人潮僅次於九一年的「迎媽祖尋根盛典:鹿耳門溪口遙祭湄洲媽祖」與羅天大醮之十萬人次。 從西元二零零一年始,他又不眠不休地在策劃「台灣之門──鹿耳門」藝術造街、文化造街、歷史造街等社區總體營、總體開發等計畫至今,希望開創出台灣廟會新文化以及引領台灣文藝復興運動的鹿耳門學! 鹿耳門天后宮每年的祭祀活動相當豐富,羅天大醮與圓醮、迎媽祖船盛典、西港媽祖回娘家、媽祖姊妹會、過平安橋、點光明燈、安奉太歲、媽祖燈、四季籤、點頭香、飛天等等活動,其中最富盛名的就是農曆新年的「鹿耳門天后宮文化季」,從初一到初五總吸引大批返鄉過年的民眾前往參與。

Top